此文章未發布
- TreknTrip
- {{ post.formattedUpdatedTime }}
- 13876
登山濾水器怎麼挑?Topland 行動濾水器 vs BeFree 深度評測
{{ $t('tableOfContents') }}
臺灣中高海拔水資源不易取得,縱走行程難免需要使用「看天池」或「黑水塘」的水,這時候你會發現,「濾水器」完全是必備的裝備!市面上濾水器的品牌選擇不少,也各有特色,該如何挑選?
這次我們邀請到喜愛戶外與旅遊的 TreknTrip,來深度開箱來自臺灣的新品牌——Topland 的濾水器,並與許多人熟知的 Katadyn BeFree 做完整的比較,看完之後你將更了解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款式!那就讓我們開始吧!
山中的水
「人可以不進食長達三星期,但不能不喝水超過三天。」
水對於維持我們身體的運作扮演極重要的角色,平時在臺灣市區,只要打開水龍頭,就會流出源源不絕的水源,但在山上就不同了,沒了發達的管線水路系統,登山者必須自行在大自然中找尋水源,以維持生命所需。
然而,不同於市區有經過一道道程序處理,在野外獲取的水源裡存在著許多致病體,貿然直接喝下將可能導致水源性疾病(waterborne disease)發生。縱然台灣高山的水看似清澈又甘甜,但仍然不建議在什麼都沒處理的情況下飲用生水,因爲你永遠不知道喝下去的水裡面到底含有哪些微生物(絕大部分是肉眼看不到的),尤其山中交通不易,無法提供即時的醫療需求,我們沒有成本拿生命去冒這個險。
水中的病原體
水中可能會危害人體的微生物包含原生動物(protozoa)、細菌(bacteria)及病毒(virus)。在被污染的水源中,常見的原生動物有蘭氏賈第鞭毛蟲(Giardia lamblia)及隱孢子蟲(Cryptosporidium),前者大小約 10-14 微米(µm),後者大小約 4-6 微米,皆會引起腹痛、腹瀉。常見的細菌包含病原性大腸桿菌(E. Coli)及沙門氏桿菌(Salmonella),前者大小約 1-2 微米,後者長約 2-5 微米、寬約 0.5-1.5 微米,也都有機會引起腹瀉、發燒及嘔吐。至於病毒,常見的有A型肝炎病毒(Hepatitis A)和諾羅病毒(Norovirus),前者直徑約0.027微米,會引起急性肝炎;後者直徑約 0.027-0.030 微米,會引起急性腸胃炎。

製表:TreknTrip
流動的水中病原體含量較低,在山中應該要盡量尋找類似的溪流、小瀑布等。
一般來說,病毒需要靠活體細胞才能繁衍,且較少有跨物種傳播的情況,因此病毒引起的水源性疾病在人煙稀少的台灣高山較罕見,比較不是登山者們需要擔心的對象,除非是在熱門的紮營點,例如加羅湖、松蘿湖等,由於人群聚集,在共用水源洗碗、刷牙等行為便有可能構成病毒傳染途徑。
但普遍來說,登山者在台灣山區活動,需要注意的主要水源病原體為原生動物和細菌。
濾水器(Filter)的原理及限制
水源的處理通常會使用「濾水器(filter)」和「淨水器(purifier)」。兩者不同在於,淨水器透過化學物質或紫外線,來有效殺死水源中的原生動物、細菌及病毒;而濾水器是透過濾芯「過濾」的方式,來濾掉雜質和微生物。
大部分登山濾水器的濾芯孔洞大小約為 0.1 微米,可以濾掉 99.99% 的細菌,更不用說體積更大的原生動物了。然而病毒的大小都是奈米級的,濾水器是無法過濾掉病毒的。不過由於山上病毒的威脅很小,因此大部分情況下濾水器就足夠了,若有疑慮,可以將濾過的水煮沸(建議沸騰 1 分鐘,若海拔超過2000公尺則3分鐘),以殺死殘餘水中的病毒。

製表:TreknTrip
若取用的水為靜止水,且又是在熱門宿營地(例如圖中的松蘿湖),病毒的威脅性較高,除了濾水外,建議再多一個煮沸的動作。
Topland Filter Bladder 行動濾水器
我們使用 BeFree 的濾水器已經有 2 年多了,這次剛好有機會可以試用看看這個由台灣品牌 Topland 設計的新濾水器 Topland Filter Bladder。這款濾水器很特別,看起來跟 BeFree 很神似,但又多了一些不同的設計與功能,對我來說,很像 Katadyn BeFree 與 CNOC 水袋(Sawyer用戶愛用)的結合體。原本打算在六月中帶上山試用,但可惜因為疫情升溫關係必須取消行程,因此文章後半段會以開箱評測的形式來介紹這款新型濾水器,並且會跟我們已經用得很習慣的 BeFree 做一些簡單的比較。
簡介
Topland Filter Bladder 是專門為台灣登山及露營環境設計的飲水過濾系統。輕量化與可摺疊的設計,方便使用者收納與攜帶。三階段不同層次的過濾,適用於溪流、湖泊、泉水,甚至是看天池等惡劣環境。優良的袋身開口設計,可用於各種水源環境。每分鐘兩公升以上的流速,節省飲水處理上的時間。Topland Filter Bladder 提供台灣的使用者,在各種戶外活動中能輕鬆取得乾淨的飲水。(資料來源取自 Topland)
規格
- 重量:133g(三層濾芯+2L ⽔袋),此為實際測量,非原廠標示
- 濾芯技術:PP 濾棉、0.1micron 中空絲膜、活性碳纖維棉
- 流速:1L/min
- 壽命:1000L(視水源狀況)
濾芯
Topland Filter Bladder 的濾芯採取三階段過濾,第一層使用白色 PP 濾棉,優先過濾掉水中大型的雜質,如泥沙、藻類等。第二層為核心的中空絲膜層,原生動物、細菌等有害病原體即是在這裡被過濾掉的。第三層為活性碳纖維棉,可以有效吸附水中的異味。
PP 濾棉
濾芯的最外層為一層白色的 PP 濾棉(Polypropylene),濾徑約 5~10µm,雖然比大部分微生物還大,但這層濾棉的目的是初步過濾水中的髒污及大型藻類,保護濾芯內的中空絲膜不被泥沙所污染及堵塞,以增加濾芯的壽命。
想像一下林道旁的小水潭,或是箭竹林中的黑水塘、看天池,一般濾水器在過濾這類較多淤泥的水時,會建議先使用頭巾或咖啡濾紙,來優先把大型雜質過濾掉,而 Topland 很貼心的設計了這層 PP 濾棉,用來取代這個步驟,直接將初級過濾結合到濾芯上,減少濾水過程的繁瑣。
中空絲膜
Topland Filter Bladder 的濾芯採用標準的 0.1micron 中空絲膜(Hollow Fiber Membrane),這個孔徑遠比原生動物、細菌還要小,因此可以將這兩類微生物完全阻擋在外,以得到健康的水源。
這層是濾芯的靈魂,也是濾水器之所以能過濾病原體的核心所在。大部分登山濾水器的中空絲膜設計都大同小異,仔細看可以發現一條條細管狀構造,這些就是中空絲(Hollow Fiber),中心是管狀構造,管壁佈滿孔洞(這邊是 0.1µm),小於孔洞的水、礦物質可以自由進出管壁,大於孔洞的微生物則被阻擋在外。
濾芯設計上,將一條條中空絲綑成束狀,並將頭尾的開口彎曲對準出水處(瓶口),其餘的地方則是入水處,皆由管壁組成(水袋內的棒狀構造)。藉由擠壓水袋,強迫水通過一層層管壁,進入管腔內,而微生物因為體積大於管壁的孔洞,而被擋在管壁之外。此時管腔內乾淨的水,便可以透過中空絲開口,流出瓶口了。
活性碳纖維棉
活性碳有很強大的吸附異味能力,Topland 的這層活性碳棉是整個水過濾的最後一道程序,位於中空絲膜與瓶嘴之間,可以吸附水質中的異味,提高水的飲用性。
吸了水後,要讓它從濕掉的狀態晾乾需要花頗久的時間。因此如果只是過濾一般乾淨的活水,我會選擇把活性碳棉拿掉。如果真的有需要使用到它,用完後我會將它拿出來晾乾,若是行進間則放在背包網袋(注意網袋孔徑),有太陽還可以順便曬。
濾水流程:髒水 → PP濾棉(去污泥) → 中空絲膜(去微生物) → 活性碳棉(去味) → 淨水
Topland 濾芯設計的一大亮點,是濾芯可以單獨從水袋旋蓋上拆下來,將整個濾水器搖身一變,變成2L的儲水袋。
濾芯與旋蓋交接處有兩條塑膠密封環,防止沒濾到的水從這邊流出。濾芯拆卸這個設計雖然很方便,但只要是能活動的零件就有壞掉的風險,對我而言,這個地方絕對是要小心保護的位置,只要塑膠環與旋蓋之間有任何不密合,都有可能導致髒水從這邊直接流進飲用水之中。
水袋
Topland 的水袋是設計上另一大亮點,以下會針對各部分介紹。
水袋本體為 TPU 材質,不含 BPA 與 PVC(後兩種皆可能對人體有害),且具有 FDA 認證。
水袋的背面有畫出各種注意事項的圖示,一旁還有容量的刻度,整體而言的配色與設計都令我十分驚訝,可以感覺到近幾年台灣品牌有認真重視美學。我拿到的水袋容量為 2L,Topland 表示他們未來還會有 1L 和 3L 的選擇。(編按:目前 1L 與 3L 的容量都已經上市囉!)
水袋的上方有一個長度約 15 公分的大開口,幫助取水的便利性。以我過去的經驗來看,大的取水口,能應付各式各樣不同的取水環境,舉例來說,在流量大的取水點(例如溪流間的小瀑布),大開口能接住所有流下的水,比較不會有水從旁邊弄溼衣袖的情況;在流量小又鬆散的取水點(例如從山壁的蘚苔間層層「滴出」的伏流),這個時候用瓶口小的水袋接水真的欲哭無淚,一滴一滴不知道滴到天荒地老,如果有一個大開口可以同時接住很多「滴流」,速度上絕對會快很多。
如果有大開口,就不用辛苦用葉子接水了
開口是以一個塑膠夾夾住頂部反折來做密封,需要時將塑膠夾水平拉出就可以打開上方開口,反向推進去則是關閉開口。目前操作起來密封良好,沒有漏水的疑慮,雖然塑膠夾有點緊不太好移動,但整體而言仍十分順手。
水袋底部連接濾芯位置,是另一個大的旋轉瓶口,接上旋轉蓋後,會變成 28mm 的開口(標準寶特瓶大小),此時只要將濾芯拆卸下來,就會變成一個有 28mm 開口的水袋了!這麼做有什麼好處?如果你同時有 Sawyer 的濾水器,Topland 的這個水袋是可以與 Sawyer 做對接的,對於原本就是Sawyer 的使用者來說,Topland Filter Bladder 提供了另一個濾水系統的選擇,互不取代,而是視行程需求決定使用方式。
整體來說,我認為 Topland 水袋設計與 CNOC 很相似,擁有 CNOC 的優點,卻又有屬於自己的濾芯。
瓶嘴
Topland Filter Bladder 瓶嘴設計很單純,同樣採 28mm 開口設計,可以自由拆卸,也可以將它換成普通寶特瓶的瓶蓋。瓶嘴連接一個塑膠蓋子,平時可以蓋上,防止髒東西跑進去,也防止水袋內的水漏出來,塑膠蓋子的卡榫牢固,我不會擔心它會在背包內自己誤開。
另外,瓶嘴設計成可以直接飲用,只要像吸吸管一樣含住開口,稍微吸一下就可以飲用過濾後的水了,有了這個設計,當想喝水又懶得把水裝進水壺時就很方便。
值得⼀提的是,Topland 有提供兩種版本的瓶嘴,⼀個普通版本,⼀個內有矽膠⼗字切⼝(下圖第一張)。後者類似⽔閥的功能,⽔必須撞開⼗字切⼝旁的塑膠片才能流出,Topland 稱這個設計可以緩和⽔的流速,幫助飲⽤,但我發現這使得射出來的⽔柱偏細且⽅向偏歪,需要適應⼀下。(編按:一般標準販售版,附的是無閥的瓶嘴,有閥的瓶嘴可另外加購)
維護與清潔
Topland Filter Bladder 在清潔與維護上我認為相當簡單,原因如下:
1. 開放式濾芯,外加可拆卸設計,使得下山後的濾芯清潔十分容易,我可以將各個零件分開清洗(PP濾棉、濾芯、旋蓋、瓶嘴),並且分開陰乾,幾乎不用擔心有任何積水的角落會滋生細菌。
2. 根據 Topland 的標示,我可以直接在水龍頭下沖洗濾芯。
3. 大水袋開口的設計方便內部的刷洗,不需要專用的毛刷,我整隻手掌都可以直接伸進水袋內了!
4. 只要將水袋的兩端開口敞開,便可以快速陰乾潮濕的水袋內部。
下山後的清理,是保護好濾水器很關鍵的一環。在山上,濾水器負責我們的飲水健康,重要性不亞於任何一項裝備,假若希望能延長濾水器的壽命,並在下次行程發揮 100% 的功效,清潔與維護上絕對不能馬虎。
實測
為了做好全民防疫不上山,我們決定帶 Topland 濾水器到住家附近的田間水渠做測試。 藍天白雲配上配上豐饒的稻穗,雖然不在山上,走踏起來心情依然愉悅! (編按:本篇開箱文寫於 2021 年年中,疫情三級警戒期間)
即使是流動的水,水中的雜質依然清晰可見,水質完全無法跟山上的泉水相比,非常髒,剛好可以測試 Topland 的三層過濾效果。
水袋的大開口很實用,裝水的速度很快,假若溪溝的水很淺,還可以將開口壓成扁平狀,因應地形取水。
水袋開口反折,再用塑膠夾密封,是一個簡單又有效的設計,我們發現塑膠夾與水袋之間的摩擦力有點大,拉推的過程不是那麼順暢,無法一次到位,不過分個幾次操作依然可以順利完成。
自家庭院依然可以搭帳濾水!擠壓濾水器的方法可以像 YU 一樣用暴力捏法,也可以從上方慢慢捲下來。
水袋的觸感很好,耐用度應該不會是問題。一開始濾水的時候阻力很大,出水量也偏小,後來把活性碳棉拿掉之後,整個出水就變多變順了。活性碳棉對於濾水速度有不小的影響,文章後面有更詳細的實驗數據。
PP 濾棉在這次操作中扮演很實用的角色,大部分田溝水裡的雜質在第一層就被濾掉了,仔細看還可以發現有一隻螞蟻在爬呢!
濾完後的水,看起來十分清澈!(廢話)
不過這個水可不能直接喝啊!縱使細菌和原蟲都被濾掉了,在平地人類活動區的水仍然有病毒的威脅,如果真的要使用這碗水,一定要再煮沸過才行。
整體的心得是,初步操作起來沒什麼問題,也很順手,而我特別喜歡 Topland 的水袋設計,不論是取水或是清潔都很方便,會想要帶它上山繼續使用。
Topland Filter Bladder vs Katadyn BeFree Filter
不難發現,Topland 應該有參考 BeFree 來設計自己的濾芯,並在其他地方加了許多改良與巧思,例如水袋。接下來針對實際操作的感受,並融合我們過去使用 BeFree 濾水器的經驗,來做這兩者的比較。
▲ Topland Filter Bladder:全新,搭配 2L 水袋,售價 1380 元(基本款)
▲ Katadyn BeFree:半年前新購入,兩次行程中使用過,搭配 1L 水袋,售價 1700 元
外觀與重量

製表:TreknTrip
Topland 和 Befree 的濾芯設計相仿,因此重量並沒有差太多,其中 Topland 的濾芯和旋蓋是可以分開的,⽽ Befree 則是做成⼀體,因此比較上可以稍微注意⼀下。⽽兩者在⽔袋的設計⽅向⼤不相同,因此⽔袋的重量就會有比較明顯的差距,不過由於我⼿上只有 2L 的 Topland ⽔袋,因此無法跟1L 的 Befree 做公正的對比。
設計

製表:TreknTrip
單就濾芯本身來看,我認為 Topland 與 Katadyn BeFree 的設計理念十分相似(外型也是),皆使用挖洞的塑膠殼保護中空絲膜,並外露於水袋之中,藉此增加濾芯與水的接觸面積,來提升濾水效率。但 Topland 又多了一些巧思,它新增了可拆除的濾棉及活性碳於濾芯內,來保護中空絲膜及改善水質。且Topland的濾芯本身是可以獨立從旋蓋上拆卸下來,藉此增進水袋的泛用性。
兩者的瓶嘴設計雷同,皆強調符合吸吮的⼈體⼯學,幫助直接飲⽤。Topland提供了兩種版本(有⽔閥/無⽔閥,一般基本販售款附的是無水閥版 ),感覺上,有矽膠⽔閥的瓶嘴出⽔的阻⼒稍微⼤⼀些,我個⼈比較喜歡使⽤無⽔閥的版本。
整體來看,兩者皆有達到「濾水」的需求,Topland 強調功能多樣,BeFree 則相對輕量簡約。

製表:TreknTrip
水袋的設計差異很大,除了都有下方瓶口之外,Topland 水袋還多了上方大型開口。Topland 的雙開口設計在取水上有了更大的優勢,大型開口增加了裝水的速度,且扁型開口設計更方便盛取淺水窪內的水。另外,大開口在水袋清潔上也更加容易,陰乾的速度也快上許多。
接口的設計也大為不同,Topland 水袋瓶口本身為 48mm,但只要將濾芯從旋蓋上拆卸下來,旋蓋就變成了 28mm 接口。28mm 是市售寶特瓶蓋的規格,也是 Sawyer 的接口規格,因此若本身為 Sawyer 使用者,或未來可能會使用 Sawyer,那麼 Topland 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。BeFree 的 42mm接口與美國另一個水袋品牌 HydraPak 相同,兩個牌子的水袋可以交互使用,為 BeFree 使用者提供各種容量選擇。
對我而言,水袋與接口的設計會是選擇 Topland Filter Bladder 或 Katadyn BeFree 的決定因子,前者強調多功能,後者強調輕量化。
流速
實驗目的
實際測量 Topland Filter Bladder 與 Katadyn BeFree 兩者在濾水速度上的差別,同時觀察 Topland 的 PP 濾棉及活性碳對於濾水速度的影響。
實驗方法
1. 先將兩者的濾芯置在水中,浸濕 20 分鐘後,再各別過濾一次 300mL 的自來水。
2. 將 Topland 的 2L 水袋,以及 BeFree 的 1L 水袋,各裝八分滿的自來水。
3. 透過擠壓的方式,分別測量過濾 500mL 的水所需的時間,並且記錄下來。其中 Topland 會測量四次,第一次使用 PP 濾棉及活性碳,第二次僅使用 PP 濾棉,第三次僅使用活性碳,第四次皆不使用。
實驗結果

製表:TreknTrip
老實說,實驗結果還蠻令我驚訝的,將 A、C 組與 B、D 組做比較,可以很明顯地發現 Topland 的活性碳棉對於其流速有蠻大的影響,過濾 500mL 的水就有 1 分半的差距了,1L 的水會差更多。我認為活性碳去異味這個概念雖然不錯,但如果需要多花費較⼤的時間差、擠壓的⼒道,使⽤者在⼭上可以⾃由選擇要不要使⽤活性碳棉。
而從 B、D 組的比較來看,PP 濾棉只會增加一點點的濾水時間,在需要多做初步過濾的情況下,Topland 的 PP 濾棉是不錯的選擇。
有趣的是,從 D、E 組比較來看,雖然 Topland 和 Befree 的時間差幾乎是可以忽視的,但是我在實驗當下,使用 Topland 需要花費的力氣比 Befree 還要大上一些,這是可能是因為我裝上的是 Topland 有⽔閥的濾嘴,造成比較⼤的阻⼒所導致。
選擇建議
雖然單看濾芯會覺得 Topland 和 BeFree 是相似的濾水器,但我認為水袋的設計差異,反而造就了兩個完全不同取向的產品。
BeFree 的簡配水袋設計成功壓低了它的重量,流暢且迅速的濾水流速使得整個濾水過程既簡單又有效率,BeFree 無疑的是輕量化登山的良好濾水器選擇。
另一方面,Topland 的三階段濾水、多功能水袋及可卸式濾心讓 Topland Filter Bladder 成為一個強大的模組化濾水系統,使用者可以根據行程、環境的不同,來改變濾水器的使用方式。如果你很清楚知道 Topland 的這些設計是你所需要的,那麼 Topland 濾水器絕對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。
整體來說,我認為 BeFree 適合輕量、快速登山以及短天數行程,例如:(超)輕量化登山者、越野跑者。而 Topland 相較之下更適合團體、長天數或是注重濾水器泛用性的人,例如:長程徒步、長天數縱走行程,(即將)擁有 Sawyer 濾水器的登山者。
Final Thoughts
從三階段濾水、大開口水袋到 28mm 轉接口,不難發現 Topland 試以深受喜愛的 BeFree 濾芯為出發點,增加了許多特有的設計,並且融合了 CNOC 水袋的實用度,巧妙吸引 Sawyer 濾芯使用者的目光。
種種設計理念促成了 Topland Filter Bag,縱然有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,它仍然是一個功能完善的濾水器,能夠勝任絕大部分台灣的登山行程。然而,功能多元的 Topland 是否能成功負荷一次又一次的野外使用,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及測試才能證明。
優點
1. 操作起來非常直覺,容易上手。
2. 三階段過濾,可視環境條件靈活運用。
3. 大開口水袋讓取水與清潔都很方便。
4. 濾芯可拆卸,使Filter Bladder成為儲水袋,增加使用彈性。
5. 28mm 瓶口可與它牌濾水器對接。
6. 台灣自有品牌。
缺點
1. 功能、零件多,使得整體重量較重。
2. 塑膠密封夾摩擦⼒⾼,有時候不太容易開關。
3. 活性碳棉濕掉後不容易乾,且會影響濾⽔器的流速(使⽤時可以⾃由選擇是否拿掉)
4. 矽膠⽔閥版本的瓶嘴會增加濾⽔的阻⼒,對我⽽⾔是較不必要的設計(另有提供無⽔閥版本替換)
以上實測感謝 TreknTrip 與 Topland 授權刊登,看完後相信你更清楚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濾水器了!
想試試看 Topland 的不同之處嗎?馬上前往購買挑容量!
喜歡 TreknTrip 的深度開箱嗎?歡迎追蹤他們的粉絲團&IG,或是到部落格看更多裝備、露營的分享唷!